ShanghaiTech University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19F核磁共振在GPCR研究中的应用 | |
2018-10-12 | |
会议录名称 | 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 |
页码 | 2 |
摘要 | 19F具有灵敏度高(100%丰度)、化学位移宽和在蛋白研究中无背景信号干扰等优点。在蛋白研究中,可通过19F小分子标记或者非天然氨基酸等制备出供核磁研究的含氟蛋白[1]。同时,一些常用的小分子配体或药物本身就含有氟原子,更有利于研究蛋白与配体小分子的相互作用。本文通过19F核磁共振对阿瑞匹坦(Aprepitant)与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中的 |
会议名称 | 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 | 中国浙江温州 |
URL | 查看原文 |
语种 | 中文 |
原始文献类型 | 中国会议 |
来源库 | CNKI |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s://kms.shanghaitech.edu.cn/handle/2MSLDSTB/350100 |
专题 | iHuman研究所 iHuman研究所_公共科研平台_生命科学NMR平台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_博士生 |
作者单位 | iHuman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 |
第一作者单位 | iHuman研究所 |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 | iHuman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杨凌云,潘本勋. 19F核磁共振在GPCR研究中的应用[C],2018:2.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查看访问统计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杨凌云]的文章 |
[潘本勋]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杨凌云]的文章 |
[潘本勋]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杨凌云]的文章 |
[潘本勋]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修改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