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
loading..
双示踪剂(18F-FDG 和11C-CFT)临床注射及扫描方案
2025-02
出版地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类型工程报告
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多巴胺神经元丢失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以及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早期精准诊断PD对于优化治疗时机和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然而,PD早期症状常不典型,且易与其他帕金森综合征混淆,加之年轻患者比例逐渐增加,传统临床评估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作为一种能够反映疾病生理病理特征的影像技术,在PD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利用不同功能和性质的示踪剂对PD进行联合成像,可以从多维度量化疾病特征,从而提高诊断精度[1]。例如,18F-FDG和11C-CFT是两种在PD诊断中互补的PET示踪剂。18F-FDG通过检测脑细胞葡萄糖代谢,能够揭示PD相关的脑代谢模式异常,如皮层的代谢减退,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分期及特性分析;而11C-CFT则特异性地结合多巴胺转运体,量化多巴胺密度,直接反映 PD的核心病理变化,帮助确诊并评估疾病进展。然而,单独使用任一示踪剂均存在局限:18F-FDG可能因异病同像导致特异性不足,11C-CFT的低摄取也非PD独有,易出现诊断偏差。传统双示踪剂检查需分两次独立进行。18F-FDG半衰期较长(约 110 分钟),注射后需等待 30-60 分钟以完成代谢分布,随后扫描;11C-CFT半衰期短(约 20 分钟)。为避免18F-FDG的残留放射性干扰11C-CFT的信号,两次扫描通常间隔数小时甚至一天。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尤其在需要动态定量分析时,时间成本和操作复杂性显著增加,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此外,目前针对PD的18F-FDG和11C-CFT双核素显像研究较为稀少,缺乏系统性的注射和扫描方案。因此,开发一种优化双示踪剂(18F-FDG和11C-CFT)临床注射及扫描方案,不仅能整合二者的互补优势,提升PD早期诊断和评估的准确性,还可克服现实中分次检查的低效问题,为不典型病例的鉴别诊断和疾病趋势预测提供支持,同时推动定量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

关键词双示踪剂 PET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科技报告
条目标识符https://kms.shanghaitech.edu.cn/handle/2MSLDSTB/493595
专题个人在本单位外知识产出
作者单位
1.上海科技大学
2.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作者单位上海科技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泽. 双示踪剂(18F-FDG 和11C-CFT)临床注射及扫描方案[R].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泽]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泽]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泽]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