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Tech University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纳米线阵列高效太阳能转换的原理和研究进展 | |
2019-08-15 | |
发表期刊 |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IF:0.6[JCR-2023],0.5[5-Year]) |
ISSN | 1001-9014 |
卷号 | 38期号:04页码:508-519+527 |
发表状态 | 已发表 |
摘要 | 首先从热力学角度讨论减少太阳能光伏结构效率损失,特别是光学熵损失的原理和途径,然后介绍半导体纳米线阵列在降低材料使用率的同时有效实现陷光和降低发射角的结构设计,其中由直径渐变纳米线形成的非周期阵列具有可见到近红外宽波段的导模共振陷光能力,同时极低的发射角大幅度地抑制了自发辐射引起的光子损失,成为有望突破Shockley-Queisser转换效率极限的光伏结构. |
关键词 | 太阳能电池 可见至近红外 全向吸收 发射角限制 非均匀纳米线阵列 |
URL | 查看原文 |
收录类别 | SCI ; EI ; CSCD ; 北大核心 |
语种 | 中文 |
原始文献类型 | 学术期刊 |
中图分类号 | TM914.4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s://kms.shanghaitech.edu.cn/handle/2MSLDSTB/255317 |
专题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_博士生 |
作者单位 | 1.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 4.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童中英,谢天,叶新辉,等. 纳米线阵列高效太阳能转换的原理和研究进展[J].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9,38(04):508-519+527. |
APA | 童中英.,谢天.,叶新辉.,夏辉.,李菊柱.,...&李天信.(2019).纳米线阵列高效太阳能转换的原理和研究进展.红外与毫米波学报,38(04),508-519+527. |
MLA | 童中英,et al."纳米线阵列高效太阳能转换的原理和研究进展".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38.04(2019):508-519+527.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个性服务 |
查看访问统计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童中英]的文章 |
[谢天]的文章 |
[叶新辉]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童中英]的文章 |
[谢天]的文章 |
[叶新辉]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童中英]的文章 |
[谢天]的文章 |
[叶新辉]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修改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