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Tech University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二异丙基苯基和十一烷取代的聚乙烯二酰亚胺薄膜激发态动力学研究(英文) | |
2023-12-27 | |
发表期刊 |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IF:1.2[JCR-2023],1.1[5-Year]) |
ISSN | 1674-0068 |
卷号 | 36期号:06页码:671-678 |
发表状态 | 已发表 |
摘要 | 苝二亚胺及其衍生物的堆积模式与其分子结构相密切关,进而影响其激发态动力学.通过调节单体、二聚体、J聚体或H聚体等苝二亚胺分子的堆叠模式,可以有效调控其激发态动力学.本文合成了两种苝二亚胺衍生物,十一烷取代的苝二亚胺和二异丙基苯基取代的苝二亚胺,并用旋涂法制备薄膜.利用时间分辨荧光谱和瞬态吸收光谱,系统地研究了两种苝二亚胺非晶膜的激发态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分子存在强耦合作用,这两种薄膜在光激发后都形成了激基缔合物.有趣的是,二异丙基苯基取代的苝二亚胺中瞬态吸收光谱表现了明显的三线态瞬态吸收信号,由此推断二异丙基苯基取代的苝二亚胺薄膜在光激发后产生单线态裂分.该研究阐明非晶态苝二亚胺薄膜中激发态动力学,并为更好地理解和调控非晶态膜的激发态特性提供了借鉴. |
关键词 | 苝二亚胺衍生物 单线态裂分 激基缔合物 三线态 分子堆积 瞬态吸收光谱 |
URL | 查看原文 |
收录类别 | CSCD |
语种 | 中文 |
原始文献类型 | 学术期刊 |
来源库 | CNKI |
中图分类号 | TB383.2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s://kms.shanghaitech.edu.cn/handle/2MSLDSTB/407265 |
专题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_PI研究组_刘伟民组 |
通讯作者 | 陈奕涵; 刘伟民 |
作者单位 | 1.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3.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4.上海大学物理学院 |
通讯作者单位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马秋实,鞠成威,蒲瑞华,等. 二异丙基苯基和十一烷取代的聚乙烯二酰亚胺薄膜激发态动力学研究(英文)[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2023,36(06):671-678. |
APA | 马秋实.,鞠成威.,蒲瑞华.,张文杰.,林贤.,...&刘伟民.(2023).二异丙基苯基和十一烷取代的聚乙烯二酰亚胺薄膜激发态动力学研究(英文).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36(06),671-678. |
MLA | 马秋实,et al."二异丙基苯基和十一烷取代的聚乙烯二酰亚胺薄膜激发态动力学研究(英文)".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36.06(2023):671-678.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个性服务 |
查看访问统计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马秋实]的文章 |
[鞠成威]的文章 |
[蒲瑞华]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马秋实]的文章 |
[鞠成威]的文章 |
[蒲瑞华]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马秋实]的文章 |
[鞠成威]的文章 |
[蒲瑞华]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修改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